日前,一部跨年播出的紀錄片《我在故宮六百年》,又圈粉了諸多觀眾。
紀錄片《我在故宮六百年》海報。片方供圖
它被稱作是《我在故宮修文物》的姊妹篇,將鏡頭對準了紫禁城規劃、變遷、修繕與保護的故事,穿越600年的時光,以“丹宸永固”大展、養心殿大修工程、歲修保養為線索,透過故宮古建部、工程管理處等部門的工作視角,將一個有趣的故宮展現在人們面前。
一磚一瓦,講述紫禁城的故事
紀錄片的第一集,提到了此前在午門展廳舉辦的“丹宸永固——紫禁城建成六百年”大展,並藉此將古建築保護工作娓娓道來。
故宮博物院古建部設立於1958年12月,負責古代建築的研究和保護。在“丹宸永固”大展上,宮殿建築本身也成為展品。所以,策展任務成為古建部的重要工作。
從古建築角度來説,“丹宸永固”的祕訣包括牢固的地基、結實的傳統木構建築,以及遮風擋雨的瓦片等等,而一磚一瓦,其實都在講述着紫禁城的故事。
比如,有一組瓷磚,它們是當年靈沼軒遺留下來的一組建築材料,來自於遙遠的德國。靈沼軒位於延禧宮內,具有罕見的西洋建築風格。可直到清王朝覆滅,它也沒有建成。
但是如今,經過工作人員巧手修復後的瓷磚,可以靜靜地躺在展廳的角落,無聲訴説着紫禁城營建史中的點點滴滴。
圖片來源:視頻截圖
從技藝的角度來説,丹宸之所以永固,也與“傳承”有關。片中特別提到,大展在即,夏榮祥被請過來指導展品設計,作為故宮的第三代大木匠,他先後參與了兩座角樓的修繕。
退休後,夏榮祥一直專注於給年輕的故宮人講授匠作課程。就這樣,古老的技藝,在一代又一代年輕人的努力下,延續下去。